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財經頻道> 福建財經新聞 > 正文

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2019-06-20 16:15:56?李珂 張輝?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余華錦  

東南網6月20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張輝)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關鍵還要靠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在本屆“6·18”上,一批現代農業領域的最新項目成果閃亮登場。

人工智能機器人悄然進大棚

新技術,推動農業增產提質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積極再造農業生產流程。

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小睿”亮相“6·18”綠色農業館。幾天前,它剛剛在位于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埔垱村的中國-以色列示范農場上崗。

“‘耳朵’是700萬像素攝像頭,‘眼睛’是500萬像素魚眼攝像頭,頭頂二氧化碳、光合輻射、風速風力傳感器,身上配備溫、濕度傳感器。”省農科院數字農業研究所科研人員李志鵬說,“小睿”由省農科院與福建新大陸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不僅能在3000畝玻璃溫室內自動轉彎、返航、充電、避讓障礙物,還能實時采集大棚的環境數據,以及作物的高清圖片。

11日,省農科院數字農業研究所與中國聯通福建分公司聯合宣布,以中國-以色列示范農場實現5G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小睿”能通過5G網絡,與農場主建立連接。

“5G加持,巡檢機器人可實現高通量、低時延的信息傳輸。”中國聯通福建分公司系統集成支撐經理周增文說,數據將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至中控室,農場主便能及時了解作物健康狀況。

未來,“小睿”將通過深度學習,幫助管理者制定生產決策。“比如自動診斷病蟲害狀況、識別農產品成熟程度、‘仿生手’防治病蟲害、自動采摘,最終實現‘無人農場’的愿景。”李志鵬說,省農科院與中國聯通已聯合成立5G數字農業聯合實驗室,共同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5G在農業領域的融合。

在“6·18”院士專家項目簽約會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和福建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石斑魚健康高效生態養殖模式的研究與應用”項目成功簽約。

“通過選育和雜交育種技術,未來,我們將培育出具有明顯優勢性狀的‘虎龍雜交斑’水產新品種。”大北農水產負責人說,三年前,林浩然領銜的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大北農水產詔安科技園掛牌成立,這個項目將突破石斑魚的人工繁育技術,實現苗種的大規模生產。

鄉村振興,本質上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而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展會上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成果顯示,在農業技術、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現代科技推動下,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了革命性提升。

“農業產業興旺關鍵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本屆“6·18”上,省農科院謝華安院士與福建省濟元生態農業成項對接簽約特優水稻開發利用項目。近年來,謝華安水稻育種團隊一直在探索提質增效的新路徑,他深有感觸地說,要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一套軌道搬運機代替8個人工

新農機,助力發展特色農業

在農機裝備展區,一套軌道搬運機,備受農場主追捧。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坡丘陵地勢陡峭、地形復雜,交通運輸工具不便通行。”福州金安道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福長說,廣大山地果園普遍面臨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企等問題。

金安道公司研發的軌道搬運機,由牽引車、拖車及軌道等組成,可在狹窄空間穿行,能夠在巖石、土質地、沙地等不同地形架設軌道,且不必筑地基,避免大面積破壞原有地表。這套設備在軌道的起點和終點分別裝有自動停車裝置,作業時無需人員跟隨,且在45度的陡峭山坡上也能運行無礙,一臺設備能夠代替8個人工。

北斗農機作業智能探測系統可實現農機定位、作業軌跡回放、作業面積精準計算;鋰電果樹修枝剪將傳統修剪效率提高到8至10倍;植保無人機可一次載藥16升,滯空飛行10分鐘以上,每小時作業約150畝,在復雜的丘陵地帶也能自主飛行作業……

“福建農機裝備自主創新能力日益提升,農機裝備產業不斷做優做強。”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楊斌說,去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3.1%,整地、開溝、植保、花果管理、枝葉修剪、果實分揀等全鏈條都實現了機械化升級。

近年來,福建立足本土丘陵山地地形特點,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動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以走過16個年頭的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為例,福建加強政策設計,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管理服務,強化績效考評,將這一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楊斌說,如何把農民的購機意愿變成購機行動,首先要應農之需,提供足夠多的產品供選擇。為此,福建突出綠色生態導向,擴大補貼機具范圍,把高效施肥、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等16類綠色農機具納入其中。同時,自2015年開始實行的農機補貼市場化改革,變“事前審批”為“認證登記”,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省政府新近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機裝備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能力較大提升,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350萬千瓦,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

兩年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581項

科特派,帶動技術成果轉化

現代科技要真正賦能農業現代化,關鍵要走出實驗室,因地制宜,在地轉化。

七葉一枝花又名華重樓,是云南白藥、片仔癀等“國字號”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人工栽培不易,只能依賴瀕臨枯竭的野生資源,七葉一枝花市場價格水漲船高。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資源所的蘇海蘭科技特派員團隊通過研究,建立了七葉一枝花培育和規范化栽培技術規程及可追溯技術體系,將技術應用服務于福建承天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使承天公司的華重樓基地從15畝擴建至6000畝,周邊農戶廣泛參與種植,規模近萬畝。

在“6·18”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專場簽約會上,省農科院生物資源所不僅與承天農業簽訂“華重樓種植示范基地擴建技術”技術服務協議,還與光澤縣發改局簽訂了“光澤縣適宜藥用植物品種篩選與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技術服務協議。

光澤縣發改局局長陳松說:“蘇海蘭團隊的技術服務成果起了帶動效應,我們希望通過開展中藥材產業化種植,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拓寬農民增收。”

今年,“6·18”展館首次開辟了科技特派員專區。“科技特派員發揮了其駐扎前線的優勢,把科技作為現代農業關鍵性生產要素,植入現代農業生產鏈全過程中。”前來參觀的一位業內人士說。

省科技廳農業處負責人介紹,目前,省級科技特派員已覆蓋全省859個鄉鎮,覆蓋率93.8%;科技特派員服務領域涵蓋了十大特色農業產業,并向二、三產業延伸,并推動形成“科特派 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科特派 農業合作社”“科特派 流通 農戶”“科特派團隊組合服務”等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模式。兩年來,共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581項,推廣新技術3109項(次),引進新品種2273項(次),服務企業、農戶161033個,50855戶農民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