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致力讓百姓更多分享經濟崛起成果
www.fjnet.cn?2013-03-28 09:0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德國《青年世界報》3月27日文章】鄧小平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之父,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父。鄧小平理論的基本思想是,經濟增長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前提。1978年中共選擇了鄧小平,這也表明了中國的發展方向:不再強調階級斗爭,結束持續不斷的階級動員,告別高度中央化的計劃經濟,取消基本沒有差別的工資政策,不再嘗試走捷徑實現共產主義。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有微薄的投資資金和龐大的勞動力大軍,而后者當時主要被束縛在農業生產中。兩個根本性的發展趨勢被啟動:一是解放資本,二是解放勞動力。資本的解放主要通過削減補貼和引入貸款體系來實現。擺脫束縛的國家資金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經濟特區,外企在那里享受優惠。與此同時,勞動力與企業(單位)延續一生的捆綁關系被廢除。雖然就地域而言,勞動力還受戶口體系束縛,但沿海地區不久后就對農村勞動力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通過引入勞動合同,國企得以不斷降低工資成本,根據勞動質量和強度有區別地發放工資。 鄧小平始終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放棄計劃經濟是否等同于放棄社會主義。但他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和其產黨的統治是國家獨立的保障和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條件。市場和計劃在鄧小平看來只是發展生產力的兩種手段。 改革開放帶來了種種社會問題,但中共還是決定從1994年起深化中小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盡管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在中國變得更復雜,但仍然可以發現目前有一種相反的發展趨勢:大國企不僅主宰著應由國家壟斷的部門,還在機械制造、信息技術、鋼鐵業、建筑業發揮影響。國企還掌握著—些以私企形式運營的企業的控股權。 在企業為職工提供社會福利的制度被取消之后,政府逐步建立全國范圍的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系統。在向外企獻殷勤之后,政府采取措施將外企納入經濟發展戰略。而這一戰略的目標是,將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為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更多依托國內消費且在社會和生態層面的可持續發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6]外媒炒作“中國高校配合網軍” 對華敵意是禍根
- [ 03-25]外媒稱彭麗媛具第一夫人全部特征 普京向其獻花
- [ 03-24]外媒:中國同意參加明年環太平洋軍演
- [ 03-21]外媒:彭麗媛將改變歷任中國第一夫人出訪傳統
- [ 03-20]外媒:“中國夢”成新一屆政府流行語
- [ 03-17]外媒:“中國夢”是習李新政的的政治標簽
- [ 03-17]外媒借李克強“首秀”看中國:重法制 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