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3日,98個國家部委中已有74家公布2010年“三公支出”。 其中國家稅務總局以21.66億元的支出高居榜首。在已公布“三公”的中央部門中開支最大,比排名第二的海關系統的5億元高出近4倍。(據7月25日《國際金融報》)
據報道,機構龐大是國稅系統“三公”開支高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此次公布的國稅系統“三公”開支,不僅包含國稅總局“三公”開支,還包括各省市直至全國各鄉鎮一級分局(所)五級“三公”開支,預算單位多達3567個,僅稅務干部就多達近百萬之眾。人均支出3731元在所有公開的部委中處于中等水平。這是由于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所致的特殊統計方式。
既然是垂直管理,花的是中央財政的錢,國稅系統在“三公”之外,人頭經費多少,會議費是多少,機關運行費用是多少,應該是不難算賬的。這筆賬,不光國稅總局清楚,財政部更清楚。這些錢加到一塊兒,就是稅收征管的成本。當然,是狹義的,不包括納稅人付出的金錢和精力。可惜的是,財政部一年給了稅務總局一共多少錢,至今沒人知道。
那就只好讓我們猜猜看:先說人頭費。2008年8月27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所作的報告中指出,稅務部門人員支出水平較高。2006年,18個省(市)稅務部門人員支出人均5.83萬元,抽查的236個稅務局人員支出人均9.06萬元。按人均6萬算,國稅系統每年人頭費不低于600億元。再說辦公用房,審計結果說超標面積達58%,這筆費用雖說是一次性投入,3567個機構要花多少錢,又怎么來養護,估計沒有上千億元,房子是該不起來的。第三是會議費和培訓費,這也是花錢的大頭,可惜不在“三公”之列,還拿抽查的236個稅務局來說,2006年這塊兒支出達10.55億元,全國呢,起碼也得二三百億元吧。第四是機關水電修理和外出辦案等費用,水電修理比較固定,外出辦案就沒準了,這筆費用不好估算,但也起碼跟“三公”有一比。第五就是就是這次公開的“三公”,2010年將近22億元,只不過是個小零頭。
賬算到這里,還要記住一點,這3567個預算單位可不只是光花中央財政的錢,地方財政也不會安生的。至于地方財政給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據2011年6月下旬一期《南風窗》說,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認為我國現在的征稅成本高達5%-6%,遠高出國際水平。如果按2010年8萬億元的稅收收入算,這意味著每年國稅系統要花掉近5000億元的成本。不知道這個數字在財政部的賬上是怎么顯現的,是不是把地方給的錢也算了進去。
權且把這近5000億元的成本看做國稅系統的,不要忘了,我們身邊還有一個同樣龐大的地稅系統。地稅系統該花的錢同樣一分不少。國地稅加起來,就是近萬億元的稅收成本等著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記入帳本。今年稅收收入將突破10萬億元,依據專家推測8%的稅收成本,8000億元的征管成本還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
如果說國稅系統有近百萬稅務干部,那么地稅系統同樣也有近百萬稅務干部,這樣在全國就有近二百萬稅務干部。二百萬人花掉八千億,人均四十萬,高是高了些,影響自然不好。可是如果要改邪歸正,讓全國人民相信稅收成本不高,在“部委中處于中等水平”,那就不妨來爭做成本公開好榜樣,因為你花掉財政的每一分錢,都應該讓納稅人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可是法治國家、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啊。
- 2011-07-21三公經費,不但要曬還要擠
- 2011-07-21公開的“三公”經費反倒成了謎
- 2011-07-20三公經費公開 行政至少如治家
- 2011-07-19何不讓中組織部來協管“三公”經費
- 2011-07-18讓民眾看懂是“三公經費”公開的起點
- 2011-07-14“三公經費”不公開難言之隱揭秘
- 2011-07-13曬三公經費 學習審計署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