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2024-09-20 11:54: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雨文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 作者:張茜(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東華大學基地研究員) 飛機維修、車身修理、汽車技術、精細木工、自主移動機器人、水處理技術、砌筑、烘焙、美發……剛剛在法國里昂閉幕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在全部59個項目中獲得了3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代表了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參賽選手展現出來的高超技能水平,與近些年國家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有著密切關系。 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系。 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明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是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的決定,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據統計,2023年,全國有81.6%的中小學校建立了勞動教育清單,建成14.7萬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不斷夯實,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參與度越來越高。 勞動是鑄就品德的熔爐。“鐵人”王進喜在石油會戰的艱苦環境中喊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言壯語,為國家能源事業建立不朽功勛。焦裕祿帶領蘭考全縣人民與“三害”展開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們的事跡是對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彰顯了艱苦奮斗、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無數平凡的勞動者同樣用勞動詮釋著高尚品德的深刻內涵。對青少年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的優良品質,讓他們在汗水中感受生命,在奮斗中體驗成長,在付出中領悟責任。 勞動是增長智慧的源泉。在古代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二十四節氣的總結、農作物生長規律的掌握、農耕工具的改進、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等,無一不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智慧的結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形態更加多樣,但勞動增智的本質并未改變。勞動教育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的“創客空間”里,學生們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機器人,學到了編程、機械、電子等多學科知識,不斷試錯、調整、優化,最終完成作品。勞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新知,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智慧。 勞動是強健體魄的途徑。強健的體魄不僅可以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獲得,勞動也是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適量的體力勞動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從而保持身體健康。此外,勞動中的挑戰與成就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情緒,減輕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教育引導青少年參與勞動,對于促進其強健體魄具有重要意義。在上海浦江第二中學的“綠色校園”項目中,由學生負責校園整潔和綠化維護等。學生們在校園勞動中增強了體質、提高了耐力、培養了責任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勞動是培育審美的過程。勞動也是一種實踐藝術,是一種美的創造過程。它使人按其審美塑造自然,將自然界的原材料轉化為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審美價值的物品。勞動創造的美跨越時空,中國古代精美的瓷器制作便是典范。匠人們以泥土為基,經過揉泥、拉坯、上釉、燒制等多道工序,將普通的泥土轉化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瓷器藝術品。這些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發現勞動創造之美,從而培養他們對美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開展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雙手創造出的美好世界,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以勞動育美,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艱辛的同時,感受勞動之美。在東華大學,手工旗袍制作、葉脈書簽制作、餐飲制作、手工印染、“三星堆”3D打印設計、陶藝制作等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傳統技藝,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讓他們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諦。 勞動,是生命之根,是成長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的方向。讓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