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丨筑牢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內蒙古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觀察
2022-03-02 20:45: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作者:于長洪、張麗娜、王靖、魏婧宇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2日電題:筑牢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內蒙古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觀察 新華網記者于長洪、張麗娜、王靖、魏婧宇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 這幾年,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如何?綠不綠?牢不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新華網記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進行了走訪。 馳而不息抓治理,守好碧綠蔚藍與純凈 春風拂面,冰雪消融。位于巴彥淖爾市境內、黃河流域重要淡水湖烏梁素海,迎來鴻雁北歸,清脆的啼鳴聲回蕩在蔚藍色的湖面??粗獯荷辽灵L的烏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學教師娜仁圖雅感嘆:“‘塞外明珠’風姿重現?!?/p> 20世紀90年代,由于對生態重視不足,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涌入烏梁素海,湖水變黑、臭氣嗆鼻,母親湖一度被百姓失望地喚作“污水盆”。近些年,巴彥淖爾市大力實施綜合治理,實現入湖中水全部達標,灌區全面開展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并連續多年對烏梁素海實施應急性補水。2021年,烏梁素海水域面積保持在293平方公里,水質總體好轉,穩定在Ⅴ類。 烏梁素海發生的變化,是內蒙古生態治理的一個縮影。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其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多年來,內蒙古將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始終銘記于心的“國之大者”,久久為功推進治理,“十三五”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水生態綜合治理方面,過去5年,呼倫湖水域面積逐年提高,濕地生態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不斷改善;岱海面積萎縮趨勢放緩,水質也在好轉,湖中魚類等生物增多;察汗淖爾治理工作也全面推開。 黃河在內蒙古如弓般拉出一個全長830公里的“幾”字彎。為保護好母親河,內蒙古制定印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和“清廢行動”。通過精心地“梳妝打扮”,今天的黃河母親分外亮麗。在黃河中上游生態保護具有重要地位的鄂爾多斯市,2022年初出臺了三年行動方案,從水面到岸上,從產業到民生,制定了十大具體行動,力求率先建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內蒙古烏審旗登高遠眺,春風陣陣,松濤搖擺?!斑^去一刮風就起沙,有一年出現過七八十場沙塵天氣。看看現在,有風無沙!”在毛烏素沙地治沙幾十年的全國勞模殷玉珍感慨地說。這里是我國最大沙地毛烏素沙地的腹地,內蒙古干部群眾不畏艱難60余年接力播綠,如今毛烏素沙地治理率接近70%,生態呈整體改善態勢。 內蒙古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在過去5年來,內蒙古共治理沙化土地7197.5萬畝,占全國治理面積的40%以上,約等于3個北京的國土面積,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大轉變。 “內蒙古科學推進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努力創造更多防沙止漠的‘綠色奇跡’?!弊灾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郝影說,地方在實踐中摸索出先造林后補貼、專業隊造林等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完善建設主體、經營主體、利益主體、責任主體“四統一”和任務到戶、產權到戶、責任到戶、補助到戶、服務到戶“五到戶”的管理模式,有效調動社會各類主體參與防沙治沙的積極性。 經多年生態治理,如今的庫布其沙漠逐步形成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新華網 發(劉博侖 攝) 多年來,在內蒙古涌現出最多的勞模就是“生態衛士”?!叭嫌薰倍櫲?,從18歲到60歲,42年、15000多個日日夜夜以蘇木山為伴,種樹3000多萬棵,為阻擋風沙肆虐京津冀筑起堅固的綠色屏障;“寧可治沙累死,也不讓黃沙欺負死”的殷玉珍,克服無水、無電、無路及病痛困擾,三十年如一日,讓7萬畝荒沙披綠;蘇和老人,放棄安逸舒適的城市生活,與家人一起在狂風肆虐、飛沙走石的沙漠里,鋪就了寬500米、長3公里的綠色長城…… 內蒙古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笆奈濉睍r期,內蒙古將立足東、中、西各盟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逐步形成生態功能區、農畜產品主產區、城市化地區三大空間格局,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最大程度培植綠色發展優勢。 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紅線觀念 酣睡了一個冬天的錫林郭勒大草原,正在慢慢蘇醒,雪水下生命躍躍欲試。在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鋼螢石礦場開采螢石的設施設備已拆除,恢復植被、覆土回填等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全盟自然保護區內的工礦企業退出比例達到100%。 拆走設備、回填礦坑,過去幾年這樣的場景在內蒙古各大草原上演。內蒙古自然資源廳數據顯示,全區超過50%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壓減30%多。內蒙古明確在草原森林重要生態功能區,不再新上礦業開發和風電、光伏項目,停止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礦山企業開采勘探活動。 這種保護草原、森林的決心和力度,在內蒙古史無前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持把保護草原和森林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落實林(草)長制,嚴格執行基本草原保護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嚴格禁止在草原上亂采濫挖、新開露天礦山,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占用草原林地行為,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發揮好草原和森林對維護生態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同時,內蒙古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工作,始終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增強針對性、系統性、長效性。 近年,內蒙古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統籌區域差異化協調發展:東部盟市把保護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作為主要任務;中部盟市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立足產業基礎和產業集群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西部盟市把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 當西邊的黃河漸漸蘇醒,東北部的大興安嶺仍在枕著白雪酣睡。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的興安盟,盡管生態先天條件優渥,可近年來仍不斷實施大興安嶺森林帶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一步厚植生態家底。 興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長梁彥君介紹,興安盟北、中、南自然狀況不一,生態保護措施也因地制宜。北部主要分布森林,以森林撫育等方式進行保護;中部主要為淺山丘陵,通過退耕還林還草等方式進行保護;南部分布科爾沁沙地,通過營造林等方式防沙治沙。隨著生態保護與修復效果日益顯著,興安盟也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 八月的興安盟烏蘭毛都草原,綠成一片“海洋”。新華網 發(畢力格 攝) “藍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這就是我夢中草原的樣子!”前來內蒙古度假的游客,紛紛給內蒙古的生態保護建設打出高分?!笆濉逼陂g,內蒙古完成營造林任務6884.2萬畝,年均人工種草2900萬畝,建設規模居全國之首。經過多年的保護與建設,目前內蒙古森林覆蓋率達23%,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5%,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顏值”“產值”比翼齊飛 2021年底,隨著內蒙古大唐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項目在呼和浩特市開工,世界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由傳統的火力發電向風、光、火多能互補轉型。 這一新能源外送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生產‘綠電’50億千瓦時以上,節約標煤超過1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400萬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展現出內蒙古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責任擔當,更將有效引導我國火電行業加快新能源發電轉型步伐,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p> 內蒙古能源局局長王金豹介紹,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動能源基地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21年底,內蒙古新能源裝機達到5370萬千瓦,居全國前列,全區超1/3的電力裝機和近1/5的全社會用電量來自新能源?!拔覀儗嵤┬履茉幢对鲂袆樱瑑芍寥陜刃略鲂履茉囱b機5000萬千瓦,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新貢獻?!?/p> 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內蒙古在全地域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也在全領域全過程推動發展綠色轉型。自治區加快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加大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力度,發展清潔生產,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不斷破題解題、見行見效。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給黑金披綠,推動現代能源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地著力探索的重要課題。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甲醇,如今,內蒙古已構建起規模、技術領跑全國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走出挖煤賣煤瓶頸,“煤都”鄂爾多斯市煤炭就地轉化率接近22%。同時全區非煤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六成,“一煤獨大”的狀況有了明顯改變。 指示燈閃爍不停,服務器飛速運轉。在華為云全球最大的渲染基地烏蘭察布華為云數據中心,大大小小的設備正在為全球客戶提供普惠、綠色、穩定、可靠的算力。烏蘭察布市目前服務器規模達到266萬臺,被業內譽為“草原云谷”。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近日全面啟動,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的內蒙古,躋身 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這幾年,內蒙古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產業、新動能,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正在逐漸成形。經濟發展既不斷提升“含金量”“含新量”,更兼顧“含綠量”。當前,全區所有區域、所有領域、所有產業、所有行業的發展都努力建立在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和能源資源高效利用之上。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通過光伏項目治理采煤沉陷區生態。新華網發(王正 攝) 在畜牧業主要地市走訪,草原上溜達吃草的羊群減少、圈舍里的牛群增多,這成為當前內蒙古牧區一大顯著特點。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做大做強農牧業是內蒙古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近年,通遼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等地普遍實施“減羊增牛”戰略,既減輕了牲畜對草場的破壞,又提高了牧業收入。同時,借助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輪牧等制度,改進了畜牧業生產方式,促進了草原休養生息。 “錫林郭勒盟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認真落實綠色興農興牧、科技興農興牧、質量興農興牧,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下大力氣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全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全面提升質量效益?!卞a林郭勒盟委書記么永波說。 美麗與發展共贏,“顏值”與“產值”兼收。內蒙古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定調發展方向,堅持“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的寶藏”的發展觀念,不斷繪就天藍、山青、水碧、土凈的美麗畫卷,一座碧綠如染、牢固堅實、繁榮穩定的萬里綠色長城正在祖國北疆大地上雄雄挺立。 策劃:于長洪 劉健 錢彤 監制:殷耀 周紅軍 張麗娜 執行:王宇天 朱永磊 記者:王靖 魏婧宇 張晟 恩浩 統籌:李國棟 翟子赫 郝芳芳 海報:李倩 王靖 編輯:曹瀅 劉楊 石毅 楊騰格爾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 新華網 聯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