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加強新時代高校“四史”學習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專題報告、研思分享、實踐培養為著力點。 “四史”教育,首先是要讓大學生了解歷史演進過程。高校可通過合理的專題設計和講座安排,講述客觀歷史進程,展示珍貴史實資料,復原真實場景事件。如此安排,既有助于打牢大學生“四史”基礎知識,構筑結構嚴密的“四史”知識邏輯體系,幫助大學生弄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及其路徑走向,使其對歷史發展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全景式把握,也可以讓大學生真切地感知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們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進而培養大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做好高校“四史”教育工作,離不開正確的史觀引導。“四史”教學不是一般的歷史教學,而是以歷史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開展“四史”教學時,必須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屬性,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置于首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高校可組織研究討論、思考辯論和感悟分享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將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激發其深入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培養大學生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透過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來把握歷史本質,使大學生從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中學習和掌握歷史規律,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摸索實踐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必然性,進而涵養其愛國熱情,激發其報國情懷。 提高高校“四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離不開實踐培養環節。從整體來看,“四史”內容雖各有側重,但其講的都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四史”具有非常鮮明的實踐特征,加強“四史”學習教育,最終也要落到實踐上來。高校可結合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青年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黨員知識競賽、專題黨課、重走長征路、參觀調研、基層宣講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形式,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激發“四史”學習熱情,深化對“四史”教育理論的理解,升華“四史”教育的價值追求,提高“四史”學習聯系實踐的主動性,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勇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和使命。 (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