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反映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深化,旨在進一步發揮制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硬約束作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并將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走穩生態文明之路、建設好美麗中國,離不開一整套完備、穩定、管用的制度體系來支撐。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早已深入人心,從改革開放之初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到進入21世紀把節約資源確立為基本國策,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踐證明,正是因為立足中國國情,始終明晰制度建設的主線,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之治”日益彰顯強大生命力,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筑了強大生態支撐。 我們還要看到,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經到了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制度成熟、完善的階段。為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明確了最需要堅持與落實的制度、最需要建立與完善的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我們要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和時代潮流,加快制度創新,以更加科學完備的制度體系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立治有體、施治有序”,為建設美麗中國筑牢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一是踐行“一切為了人民”的工作導向。生態文明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人民群眾已經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保”、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熱切期盼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從制度建設入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二是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堅持和完善制度。既要注重“源頭嚴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還要強調“過程嚴管”,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更要做到“后果嚴懲”,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總的來看,這些制度是一個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相統一的有機整體,需要統籌兼顧、整體把握,切實把制度合力發揮出來。 三是在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上下功夫。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我們要牢固樹立制度的剛性和權威,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特別要進一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嚴懲重罰、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員依法追究責任,決不能讓制度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等一系列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只要各地區各部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盡其責、形成合力,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就一定能夠更加完備高效,通向美麗中國的大道就一定能夠勝利鋪就!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